彼德·史路特戴 (Peter Sloterdijk)作者1947年出生,1983年以《对嘲讽式理性的批判》一举成名,现任卡尔斯鲁艺术学院美学与哲学教授,他的哲学和美学观点与哈贝马斯等老一辈存在严重分歧,他和哈贝马斯的学术之争已经是德国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争论焦点,史路特戴被认为是德国学术界新一代的领头人。生平1947年 在卡尔斯鲁尔市出生。在慕尼黑及汉堡读大学,专修哲学、日耳曼学及历史。 1971年硕士论文以『结构主义是富有诗意的注疏学』("Strukturalismus als poetische Hermeneutik")为题。 1972年发表『米歇尔·福柯的历史结构理论』("Michel Foucaults strukturale Theorie der Geschichte")一文。 1973年发表以『语言游戏的经济结构:试论大家对语言学物件构成理论的批评』("Die Oekonomie der Sprachspiele. Zur Kritik der linguistischen Gegenstandskonstitution")为题的研究。 1976年在汉堡大学语言研究系随指导教授克劳斯·比尔格勒教授(Professor Klaus Briegleb)攻读博士学位课程;博士论文的题目是『重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题的文学:威玛共和国(1918-33年)期间自传式文学的类属理论与历史』("Literatur und Organisation von Lebenserfahrung. Gattungstheorie und Gattungsgeschichte der Autobiographie der Weimarer Republik 1918-33")。论文以论著的形式出版时易名为『重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题的文学:二十年代的自传式文学。』("Literatur und Organisation von Lebenserfahrung. Autobiographie der zwanziger Jahre."),慕尼黑,Hanser 出版社,『文学作为艺术』丛书("Literatur als Kunst" ),1976年。 1983年『对嘲讽式理性的批判』("Kritik der zynischen Vernunft")一书出版,"edition suhrkamp"丛书,1099号。 1985年『魔术树:心理分析学1785年的崛起,尝试为心理学的哲学思维写一篇叙事诗』("Der Zauberbaum. Die Entstehung der Psychoanalyse im Jahr 1785. Epischer Versuch zur Philosophie der Psychologie.")一书出版,Suhrkamp 平装版1445号,也出了精装版。 1986年『舞台上的思想家:尼采的唯物论』("Der Denker auf der Buehne. Nietzsches Materialismus.")一书出版, "edition suhrkamp"丛书,1353号。 1987年『哥白尼式的行军与托勒密式的裁军:一次美学上的尝试』("Kopernikanische Mobilmachung und ptolemaeische Abruestung - Aesthetischer Versuch.")一书出版,"edition suhrkamp"丛书,1375号。 1988年担任法兰克福大学(Johan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aet Frankfurt am Main) 诗学讲座的客座教授,开设『来到世上 - 开口议论:在法兰克福讲学』("Zur Welt kommen - Zur Sprache kommen. Frankfurter Vorlesungen.")的讲座。 "edition suhrkamp"丛书, 1505号。 1989年『欧洲式的道家理论:对政治动力学的批判』("Euro-Taoismus. Zur Kritik der politischen Kinetik" )一书出版,"edition suhrkamp"丛书,1450号。 1990年『德意志式的承诺:谈谈自己的国家』("Versprechen auf Deutsch. Rede über das eigene Land.")一书出版,"edition suhrkamp"丛书,1631号。 1992年自夏季学期开始,接受任命成为卡尔斯鲁尔市州立设计大学(Staatlichen Hochschule fuer Gestaltung Karlsruhe)的其中一位教授。 1993年所着『脱离现实』("Weltfremdheit")一书获得恩斯特·罗拔·寇蒂斯大奖(Ernst-Robert-Curtius-Preis), "edition suhrkamp"丛书,1781号。 1994年『如果欧洲觉醒过来:思索世界一超级势力结束其不问政时代后拟出的计划』("Falls Europa erwacht. Gedanken zum Programm einer Weltmacht am Ende des Zeitalters ihrer politischen Absence." )一书出版,Suhrkamp 出版社。 1995年『同坐一条船:试谈超级政治』("Im selben Boot. Versuch ueber die Hyperpolitik.")一书出版,suhrkamp平装版,2447号。 1998年『同心合力的强力论据:回憶當日如何發明了民族』("Der starke Grund, zusammen zu sein. Erinnerungen an die Erfindung des Volkes.")一书出版,"edition suhrkamp"丛书,特辑。 1998年『范畴一:泡沫』("Sphaeren I: Blasen") 一书出版,Suhrkamp出版社。 1999年彼德·史路特戴升任为卡尔斯鲁尔市州立设计大学的校长。 1999年『范畴二:球体』("Sphaeren II: Globen")一书出版,Suhrkamp出版社。 1999年『人类公园里的规则:覆海德格为人道主义所写的一封信』("Regeln fuer den Menschenpark. Ein Antwortschreiben zu Heideggers Brief ueber den Humanismus" )一书出版,"edition suhrkamp"丛书,特辑。 2000年『鄙视群众:试释现代社会的文化斗争』("Die Verachtung der Massen. Versuch ueber Kulturkaempfe in der modernen Gesellschaft.")出版, "edition suhrkamp"丛书,特辑。 2000年『关于如何改善良性新闻:尼采的第五个「布道大会」。』("Ueber die Verbesserung der guten Nachricht. Nietzsches fuenftes 'Evangelium'")出版,乃彼德·史路特戴2000年8月25日在威玛市举行的尼采百年冥寿纪念会上发表的讲话,Suhrkamp出版社,特辑。 2001年『救赎未成:海德格之后的各种尝试』("Nicht gerettet. Versuche nach Heidegger")一书出版,Suhrkamp出版社。 2001年『百慕达的露珠:关于联想力的某些范畴。』("Tau von den Bermudas. Ueber einige Regime der Einbildungskraft.")出版,乃彼德·史路特戴2001年萨尔斯堡戏剧节开幕礼上发表的讲话,"edition suhrkamp"丛书,特辑。 2001年彼德·史路特戴与汉斯·尤根·海恩涅殊斯(Hans-Juergen Heinrichs)合著:『太阳与灭亡:对话形式的探讨和研究』("Die Sonne und der Tod. Dialogische Untersuchungen") ,Suhrkamp出版社。 2002年『最后的一个球体:讨论全球地域一体化哲学的历史』("Die letzte Kugel. Zu einer philosophischen Geschichte der terrestrischen Globalisierung"),Suhrkamp出版社。 2002年『天摇地动:直触恐怖行为的根源』("Luftbeben. An den Wurzeln des Terrors"),Suhrkamp出版社。 名作简介0987『对嘲讽式理性的批判』(Kritik der zynischen Vernunft),1983年出版。 康德的『对纯理性的批判』一书面世后两百年,所有企望终能在当代透过批判行动而实现启蒙时代所倡导底理想的言论不约而同地发觉自己面对着的是另外一种新形式的错误意识。这种错误的意识既不是一种谎言,也不是一种因无知而造成的错误,更无法可以使用『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这一种形式的思想批判来把它击破。「嘲讽主义是一种通过了启蒙运动底考验的错误意识;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意识,启蒙思想虽曾成功地针对过它,最终却不幸地发觉那是白费了功夫。它从启蒙运动那里学到了自己要学的部分,却没有把学到的理想实现出来;而事实上它也真的无法把这些理想付诸实践。由于它的错误是受着一层反射式的保护层所包裹着,而这保护层又能隔绝一切批判意识型态的言论的攻击,它一方面觉得自己是处身于一个有利的位置之上,另一方面却又觉得那实在是没劲极了。」 出现在各位面前的这一篇作品尝试着把这一句嘲讽式的句子中所蕴含的内容展示出来,用的是古典式嘲讽主义中常用的一种嬉笑怒骂和攻击的形式。在导论的单元里作者首先把启蒙式评论所用过的各种策略以及嘲讽主义巧妙的躲避方式展示于读者之前,然后告诉读者现代的嘲讽主义究竟是如何在我们生活的世纪中成形的。「人们尝试脱下嘲讽主义这位仕绅所戴的面具,而他只顺着势轻轻地把面具掀动了一下,在暗地里嘲笑着对方能力的薄弱。就这样,他把对手压了下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必然的事,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而必须做的事!知识就是力量,不是吗?能力较强的一方在其嘲讽式的行为中揭露了自己的一点秘密,做了一点所谓启自己的蒙的工作,并『在信众面前娓娓而谈』。」在书中的第二个部份,史路特戴让不同形式的嘲讽主义一一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在整项研究的最后一个单元中,他给我们详细分析威玛共和国的时代:一个在政治和文化意识层次上首次深深地由现代嘲讽主义塑造而成的时代,一个导引出了法西斯主义以后又产生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 3117 『救赎未成:海德格之后的各种尝试』(Nicht gerettet. Versuche nach Heidegger), 2001年出版。 谈论彼德·史路特戴时我们无疑可以这样说:每一篇他写出来的文章,每一次他发表的公开讲话,都是一些他还没有实际开始动笔写的书。因此,大家在这一本出现在大家跟前的书里所读到的史路特戴为马丁·海德格勾画其哲学形貌的篇章都是一些散篇,作者一开始就放弃了细心去刻画的意图。为了要在思想史和社会问题研究史中替海德格的思想找出它所属的殿堂和定位,彼德·史路特戴一步步地透过下面的问题来接近海德格作品。他问:如果西方的哲学是源出于希腊城市组织中弥漫着的精神,那么,一个从来不隐瞒自己是固执地紧靠着乡村世界的人士所发表的哲学又如何能适合世情呢?是否在乡野之间真的有一些甚么真理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城市所无法知悉的呢?是否真的有一些从田野小径和茅舍之中经历得来的真理足以让在大学里研究出来的崇高理论和在世界上具举足轻重地位的辩证过程完全变得落空?这一位希奇古怪的教授单凭他在佛莱堡大学的教授头衔到底从那里可以获得他必须要有的权威来让他有足够的地位和份量去探究西方玄学史以外的问题? 2583『太阳与灭亡:对話形式的探讨和研究』(Die Sonne und der Tod. Dialogische Untersuchungen), 2001年出版。 在弗特列·尼采所著的『琐罗亚斯德因此这样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一书中太阳代表的是美好的东西。对于彼德·史路特戴这一位一直对所有现存玄学抱怀疑态度的人士来说,尼采的世界观是极其片面的。彼德·史路特戴提出的哲学构思希望把所有现存事物蕴含着的两极性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希望能倡导出一种能离弃现存非真即假的简单判断形式的思维。在彼德·史路特戴与汉斯·尤根·海恩涅殊斯六次深详的谈话当中,彼德·史路特戴非常细腻、准确并语带反讽地告诉我们,他的作品是如何基本地和深深地受着这种思维的影响。 1983年,彼德·史路特戴凭借着两册『对嘲讽式理性的批判』以「哲学界的作家」的形像出现。其著作的核心凝聚在书中「并没有任何希望争取到权力的意愿可以抵受得住意愿本身包含着的无奈,也无法敌得过这种力量。」这两句话之上。其后,彼德·史路特戴发表了许许多多例如是关于欧洲、欧洲式的道家思想、尼采、海德格、心理学和政治学等的研究。他打算书写三大册以「范畴」作为命题的书,其中两册分别以「泡沫」及「球体」作为主题的书已面世。在与汉斯·尤根·海恩涅殊斯的谈话当中,彼德·史路特戴清楚地把贯串在其作品之中的线索告诉我们,把存在于其探索旅程背后那些基本性和哲学性的动机告诉我们,并给我们解释那一些才是其著作中最重要的论点。故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本书不单可以带领我们透视史路特戴的思维活动,也切实地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其著作的途径。 (已有部分译文,约2万字,译者因此获得歌德学院德中翻译比赛一等奖)0986 『范畴一:泡沫』(Sphaeren I: Blasen), 1998年出版。 在以『范畴』三部曲为命题的作品当中,彼德·史路特戴雄心壮志地为读者论述人性的历史。他从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出发;他问:人类知道了自己的家是建筑在一个球体的上面以后,他们到底生活在一个怎么样的地方?为了能一步步地为自己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彼德·史路特戴想出了「范畴」这个名词,并在已出现在远古时代的头一个文明和我们现在身处的全球性时代之间画上了一条令人神迷的连接线。作为三册以范畴作为命题的著作中的头一册,这本书处理的是称之为「泡沫」的各种微型范畴中的小组织。它们是大范畴中最基本的份子。彼德·史路特戴首次尝试负起从来没有人尝试过得任务,为我们书写了一篇关于二合为一这一种早已不存在、却并非全无残痕可寻的哲理的史诗。「我们清楚明白我们并没有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问题的词汇;这一种识见就是唯一陪伴着我们继续前行的伙伴。就这样,我们走过了客观情况出现之前的山野以及比这更早出现的种种关系、横跨了内心世界所不欲展示于人前的阴间地狱,最后,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会发出美妙声响的地图,一幅摸拟宇宙仍然处在液题状态并正散发着万丈光芒的拼图。拼图中的宇宙由回响与仍然不断在飘荡和滑翔中的物质交织而成。只有在这个宇宙里,我们才可以找到灵魂最早期的历史。」 (已售出中文简体字版权)1309 『范畴二:球体』(Sphaeren II: Globen),1999年出版。彼德·史路特戴在『球体』这本书中,雄心壮志地尝试为读者揭露的是政治史、人类历史以及过去两千年来各项发展的哲学根基。 在『范畴』三部曲的计划下已出版了的第一部曲替彼德·史路特戴带来了崇高的声誉。在第一部曲里,彼德·史路特戴研究的是微型范畴的问题,研究个人从胎儿到儿童时期的情况。在这段时期,个人永远不是单独自处的,永远是有人在他的身边成为他生活中的内容,也永远有人在他的身边关心着他。 在『范畴』的第二部曲:『球体』这本书中,作者会以球形物体以及地球作为形状上的主要模型把政治世界中事物的繁衍过程一页页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彼德·史路特戴指出,所有现存有关全球一体化的言论都犯有短视的毛病。对他来说,全球一体化早已开始于希腊时代;希腊人认为世界是一个圆球状的物体。圆球体也是现代世界出现之前各个帝国对世界秩序的基本看法。哥伦布发现美洲这块新大陆并环绕地球一周航行以后,早期的圆球体理论便由地球的观念所取代。目前,世界上各种各式的关系都可以透过虚拟的形式来进行,给空间世界带来了严重的危机;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二种世界观也在这种过程中被第三种即全球一体化的观念所取代。 就这样,彼德·史路特戴便一一地把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几何式地规划天空开始到哥伦布环绕地球一周的历史,把地球上通过航运、投资以及信息传播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真实历史讲给我们知道。 相关网页http://www.petersloterdijk.net/是彼德·史路特戴本人发放的一个网页,有德文和法文版。网页内详细地记载了彼德·史路特戴著作的细节和他发表过的文章,并附录了相关网页的网址。 http://www.zdf.de/ZDFde/inhalt/0,1872,1021352,00.html德国第二电视台发放的网页,记载了作者的生平、著作和一些相关网页的网址。 http//www.information-philosophie.de/philosophie/sloterdijk00.html以「信息:哲学」(Information-Philosophie)为名的一个网页,转载了许多彼德·史路特戴作品中的原文,附录了很多相关网页的网址。。 http://www.goethe.de/uk/bos/englisch/Programm/archiv/2000/enpslote00.htm由歌德学院波士顿分院制作的一个网页,全名为:「彼德·史路特戴:重新思索灵魂与躯体」(Peter Sloterdijk: Re-Thinking Soul and Body)。网页上载有彼德·史路特戴的生平、相关网页的网址、书评、『范畴一』("Spheres I")一书中的导言篇、以及彼德·史路特戴以『可用手术来改变的人类:评施展于人类身上的科技』("The Operable Human - Comments on Anthropo-Technology")为题的一次讲学的文稿(有德文和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