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户登陆 |
|
|
查询图书信息 |
|
|
|
图书分类 |
|
|
|
|
图书中文名:约纳斯回忆录 |
书 号:5468 |
图书类别:
|
传记纪实类
|
版权代理范围:
|
简体中文
|
版权销售情况:
|
简体中文版权已销售
|
发布时间: |
2006/1/1 |
|
|
中 文 简 介: |
近日,已故著名美籍德裔犹太哲学家汉斯·约纳斯(Hans Jonas)的回忆录(Erinnerungen)在德国出版,恰逢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2003年5月10日),因此该书的问世受到了格外的关注。约纳斯的遗孀特地从美国赶来参加了该书的首发式。 该回忆录并非约纳斯本人亲笔撰写,而是一本口述自传。该自传的编者之一萨拉曼德(Rachel Salamander)在传主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对其进行了多次采访,用33盘录音带记录下了这位世纪老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由于哲学家本人一生的经历堪称一部活生生的20世纪史和哲学史,因此这本书已经超出了自传本身的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对于同样是犹太人出身、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阿多诺、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弗罗姆等人,国内的普通读者已经通过其著作的译介和相关的学术研究耳熟能详了,而在西方学术界享有同样学术地位的这位思想家却还显得有些陌生。 约纳斯1903年出生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一个犹太人家庭。早年求学期间曾问学于胡塞尔、海德格尔、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等当代大师,并与日后声誉鹊起的迦达默尔、略维特(Karl Lüwith)、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等人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在海德格尔指导下的有关诺斯替派宗教哲学的博士论文《灵知的概念》使他一举成名。1933年纳粹执政后,约纳斯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流亡生活后定居当时的巴勒斯坦,这与他早年受犹太复国思想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二次大战期间自愿加入英国军队,曾参与北非和意大利的作战。战后在耶路撒冷和加渥太华任教,1955年后定居美国,任纽约新社会学研究所(区别于阿多诺霍克海默等人流亡期间创办的、并于二战结束后迁回法兰克福的社会学研究所)教授,直至1976年退休。在此期间,他曾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美国著名高校任客座教授,并与美国学术界密切接触,尤其是汉娜·阿伦特圈内的学者,而不同的学术见解也使他颇受争议。50年代,以《灵知与古典晚期的精神》(两卷)对诺斯替派的研究告一段落之后,他开始转向技术哲学的研究。1964年所作的演讲《海德格尔与技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60年代中期以后,他将研究领域具体为有关生命和医学哲学方面,例如脑死亡、器官移植等问题,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生命现象》(1966)、《生命体与自由》(1973)、《论信念、理性和责任》(1978)。 真正为约纳斯带来巨大国际声望的还是1979年发表的《责任原则——论技术文明的伦理》(Das Prinzip Verantwortung. Versuch einer Ethik für die technologische Zivilisation),在书中,约纳斯回顾了人类技术发展不断改变自然的历史,对人类迷信技术进步对自然造成巨大破坏和颠覆传统伦理进行了反思,从而倡导一种在责任领导下的新伦理观。此后出版的《技术、医学和伦理》(1985)、《哲学研究与形而上的臆测》(1992)、《生命原则》(1994)等著作一直延续了这一主题,随着近来基因技术令人不安的发展,这位原先不受人欢迎的先知日益体现出他惊人的前瞻性,如今欧美不少高等学府已经专门开设课程研究约纳斯的生命哲学,而他也俨然被列入了当代经典哲学家的行列。 1993年约纳斯去世后整整10年,人们终于可以看到他一生的自述了。这本书向我们透露了约纳斯传奇的一生,记录下了他与现代哲学大师们的交往以及对他们的评价,生动地叙述了约纳斯与爱妻相濡以沫的一生,回顾了他与犹太教剪不断、理还乱的终生情结,以及某些颇有噱头的细节回忆,例如海德格尔曾在个别辅导时在汉娜·阿伦特面前下跪的“绝对隐私”。评论家认为,它集“小说、流亡文学、爱情故事、哲学史、当代哲学评论”于一炉。作为一本严肃的口述史传,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编者认真仔细地为其中涉及的专名和事实作了详细的评注,堪称“善本”。 值此百年诞辰之际,德国各界团体机构在哲学家的故乡门兴格拉德巴赫举办的为期一年的纪念活动,盛况空前。(钦文) |
英 文 简 介: |
|
目 录: |
|
原文内容: |
|
参考中文译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