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户登陆 |
|
 |
查询图书信息 |
|
|
 |
图书分类 |
|
|
|
|
图书中文名:构架,大脑是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 |
书 号:10126 |
图书类别:
|
社科类
|
版权代理范围:
|
简体中文
|
版权销售情况:
|
中文简体与繁体版权均未售
|
发布时间: |
2008/12/9 |
|
|
中 文 简 介: |
摘要: 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一本非同寻常的研究报告?一个关于哲学和心理学的实验?一个以大脑与人的个性为主题的读本。抑或是研究者的自传?而实际上,这本书和感受及经历相关,和性格及生活环境相关,用一句话来说,是和每个不同的读者的构架相关。 构架对于泼培尔来说是一个人类学的范畴,是通过人的大脑体现出的宇宙万物。大脑的物质部分将决定人的构架是怎样的,然而每个构架又是由个体和文化决定。没有构架可行不通,人们就不能感受和经历,不能思考和判断,不能行走或站立。所以它对于每个个体的生活来说必不可少。在意识形态出现的东西都是由构架所决定,在精神世界中既没有无内容的构架,也没有毫无构架的内容。构架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罢了。 作为科学家的泼培尔让读者通过令人惊讶的日常语言就能接触到大脑和认知研究的知识领域。作为作者的他总能糅合他个人的经历,从而让本来难以理解的事物带有自传的色彩。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对自身的构架有所了解。 最好每个读者都用自己的构架来面对此书。如果对脑研究、心理学或者哲学感兴趣,都会从中有所受益。我到底是谁?而我的大脑又是什么?我们看见、听见和感受到的都要通过大脑来加工和接受。它能唤起我们的情感,使我们能用语言交流,做出判断。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自己,得益于还未研究透彻的神经细胞过程。该书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大家都知道的经验:记忆和忘却、愤怒和喜悦、交际、习惯以及疏忽犯错。他将这些经验和他作为极富盛名的脑学专家对神经细胞原理知识相结合,轻松流畅地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的个性是如何通过大脑的力量而产生的。
作者:恩斯特•泼培尔是德国心理学教授。著有多种心理学和哲学专著。2005年荣获巴伐利亚银质奖章。 本书2006年出版,548页
|
英 文 简 介: |
|
目 录: |
|
原文内容: |
|
参考中文译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