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户登陆 |
|
|
查询图书信息 |
|
|
|
图书分类 |
|
|
|
|
图书中文名:善与恶的彼岸 |
书 号:13669 |
图书类别:
|
社科类
|
版权代理范围:
|
简体中文
|
版权销售情况:
|
中文简体与繁体版权均未售
|
发布时间: |
2010/5/28 |
|
|
中 文 简 介: |
副标题《为什么没有道德,我们是更好的人》 作者是德国哲学博士,曾获得Ernst-Topitsch奖。 本书出版于2009年,共350页。
前言
“坏人”只是一个令人迷幻的概念,不时出现在人们头脑中,却和现实很难对上号。越是仔细观察,越能发现,可判定的“好人”和“坏人”的数量就像可判定“好猫和坏猫”,“好大象和坏大象”,“好蚯蚓和坏蚯蚓”、“好海豚和坏海豚”的数量一样少。 大约十年前的一个哲学研讨会上,当我第一次提出上述观点时,我看到是或多或少的反感的表情。而下面听众都是具有哲学素养的人,早已和“上帝”和“魔鬼”诀别,但还是对“好人”和“坏人”的观念抱定不放。 我的反“道德负罪感”的观点自然受到了强烈的抵抗,尤其当我提出希特勒和斯大林也不是出于“自愿”才成为坏人的的观点:这两位犯下了屠杀上百万人的罪行的独裁者,他们所“能做”的是他们以前的悲剧性经历导致他们“必须”做的。我的这种狂妄的观点当然遭到了听众的全力抵抗:如果这样的“恶魔”都能摆脱道德的鞭挞,那我们的世界还能何去何从? 听众们的这种反应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人们的头脑中长久以来“负罪、赎罪”、“好人、坏人”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下子让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知世界,对很多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那么,那个先行者,那个对传统思维模式提出异议的人就要冒被人误解的危险。因为人们很容易就可以下结论:他的这种言论是在为希特勒和其他独裁者开脱罪责。我十年前的报告受到了这样的待遇,恐怕随着此书的出版,当年的误解还会再现。 但我仍然决定冒这个险,提出一个“更人性化的、有别于单纯划分好人、坏人的”哲学观点。也许有人会说我顽固。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内心更加坚信,和传统的道德铁三角“负罪-赎罪-惩罚”划清界限正是我们所要的最完美的结果。尼采在这个诀别中,更是看到了“进步中的进步”,尽管这位哲学家大刀阔斧地宣扬未免显得有些过于夸张,但他的结论具有一语命中的效果。事实上,如果我们最终能放弃陈旧的道德评判观念,那么,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会大大改善。这种陈旧的道德评判观念使我们生病、不能接受任何批评,自私和愚蠢。 即便我们不情愿或不能很干脆地放弃这种简单化的好人坏人评判观,但是有一点则是肯定的,那就是这种放弃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损失。因为这种传统的“好人坏人观”对我们追求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社会毫无帮助。恰恰相反,在这个道德面具的伪装下,总是藏着一个盲目的复仇本能。“陌生人”、“异类”、“对手”,一旦被归到坏人一类后,将会导致暴力升级,这种暴力就像一条浸满鲜血的线条,贯穿着人类的历史。 抛弃这种陈腐的思维定式,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道德观” - 这是本书的主要观点- 也有助于我们找到一种“更加轻松的世界观”。这种新的视角可以打破对自我和对周围人的桎梏。完全正确。这种视角完全具有宗教色彩: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早晚的祷告中总是提到救赎罪恶。这种“救赎罪恶”和我们追求的人性化的、理性的、科学的世界观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共鸣:我们提倡的“救赎”,并不需要上帝恩赐或从上面下来的某种神力帮助,而是检验我们如何审察接受这个世界。 您怀疑我的观点吗?那就对了。假如我读到这样的文字,大谈所谓的“救赎世界的妙方”,我的头脑中也会立即拉响警报。不过请您放心,我这里绝不是要创立一门新的宗教。作为一个批判的理性主义者,绝不会说那些不可验证的话。所以我也不会教导您吸取或留意这样、那样的“智慧”,一下子把存在于人世中的一切问题都解决掉。
放弃简单的划分好坏人并不是要开脱所有罪恶。同样,在我们从哲学意义上同好人、坏人作别后,并不意味着“人间天堂”就此诞生,内疚、痛苦、死亡同样每日伴随我们,但我们会更理性地、以更平衡的心态、以更幽默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不幸。 虽然不是很显而易见,但是那些受到藐视的现代自然科学的发现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一任务。我坚信,至少以我个人的经验,我们利用自然科学的力量,将那些伴随着我们生命航程中令人迷惑的负担统统扔出去后,就可以获得另一个轻松的、平和的人生观,体验人生之轻快。 关于本观点的具体阐述将在书中慢慢展开。在这里 透露几许:具有这种人生观后,生活中那些压迫自己的、影响与人相处的负面情感, 如:惧怕失败、自卑感、自大感和复仇心理等就根本不会产生。您怀疑这种可能性吗?那您就等着惊喜吧 ! 总之,在我们体验崭新的生命之轻快之前,我们必须复习或补充一下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比如:脑科学、生物进化学、遗传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整理这些自然科学成果的同时,自然也要顾及到哲学和神学方面的问题。为了不使内容显得生涩,我穿插了一些趣闻和故事,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论和哲学概念更易于理解。 本书中多次提到同一个故事来作为本书的主线,那就是著名的,人们在所谓 “书中之书”的第一页上面就能看到的亚当、夏娃和那个依圣经的观点,给整个人类带来混乱的邪恶之果的故事。
|
英 文 简 介: |
|
目 录: |
|
原文内容: |
|
参考中文译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