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幸福》 |
作者分五章简要阐述了亚里斯多德、伊壁鸠鲁、斯托阿、托马斯·冯·阿奎因、康德等哲学家对幸福的观点。作者是德国哲学教授。本书1993年出版,32开,150页。...... |
|
|
![]() |
《友谊》 |
当代工业社会的生活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趋向个性独立。非亲戚的、自由的人际关系,即友谊,发挥着一种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当代工业社会的友谊以及建立和维护友谊的可能性。本书2000年出版...... |
|
|
![]() |
《资本主义的终结》 |
作者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亚洲问题专家,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经济的丑陋的一面,这种市场经济把个人利益放在社会利益之上。资本主义是强者对弱者的战争,是金钱对效率的战争,是整个经济对生存的自然基础的战...... |
|
|
![]() |
《文化的共存》 |
近年,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以其《文化的对抗》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996年12月16日,德国政治学家米勒在法兰克福与亨廷顿进行了辩论,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写成的。作者对亨廷顿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他认为,国际...... |
|
|
![]() |
《自然科学的小哲学》 |
作者概述了知识形成与科学理论。科学来自实践,知识内容不是作为独立于人之外的由科学家们发现的“思想”,而是取决于人的认识需要。本书分为三个部分:1.一般性的科学理论,2.专门的科学理论(科学中的逻辑学、...... |
|
|
![]() |
《什么是认识》 |
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总是问自己,什么是认识?他们总是把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科学作为获得认识的例子。自从现代科学更多地关注人,认识的过程似乎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本书为一般读者所写,简单易懂地阐述了认识...... |
|
|
![]() |
《当代的危机与哲学的责任》 |
鉴于当代哲学存在的各种问题,作者认为当代哲学即将不能胜任,因此试图对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哲学进行阐述和栓释。作者是著名哲学教授,著有多种专著,其中有《Das Cafe der toten Philoso...... |
|
|
![]() |
《人需要多少哲学》 |
每一个人都需要哲学,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各种哲学问题的挑战。我能够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期望什么?什么是人?哲学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对这些问题找到合理的答案。本书由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撰写,浅显易懂...... |
|
|
![]() |
《厌恶——一种强烈情绪的理论和历史》 |
厌恶,在艺术与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它是人的感知系统的一种强烈的反感情绪,是爱慕、渴望、食欲的对立面。自十八世纪以来,厌恶在美学和艺术的各个发展时期留下了足迹,在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波德...... |
|
|